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百家乐- 体验真人娱乐的魅力|西方入伙亚投行 会扯中国后腿吗?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6:42    次浏览

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不仅不会“稀释”中国的作用,还有利于亚投行和亚洲的发展。国际哥说:盘点过去一周的新闻热词,“亚投行”绝对榜上有名。这一由中国发起的国际金融机构,因英法德意等西方国家申请加入而备受关注。中国挑战国际金融秩序?西方入伙会否“稀释”甚至夺走中国主导权,以至“搞分裂扯后腿”?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亚投行既是中国“走出去”的一件重要战略工具,又绝非仅仅是一件单纯的中国工具,它对改进全球经济治理有重大意义。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3月17日,中国主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迎来了几位来自欧洲的创始成员国。继英国之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个欧洲大国决定加入亚投行,这一消息立即激起全球媒体的热烈讨论。美国《赫芬顿邮报》称,“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这预示着美国世纪的结束,亚洲世纪的开端。”文章说,美国不能主导世界历史了,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像其他多数中间力量一样,英国决定与中美两国都保持合作。这也是生存的需要。如果英国不好好利用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可能就会在21世纪走向边缘。“世界要当心了,中国正试图克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印度LIVEMINT网站称,中国牵头组建的金砖国家银行只限于五国,而亚投行除了亚洲成员,还会对所有国家开放。报道称,亚投行的经济目标也浸透着北京的地缘政治目标。它具有将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中国的潜力。此前,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不愿改变:意大利投票权大于印度,法国的投票权大于中国。文章还写道,亚投行创建规则的谈判还没结束,不清楚是否会遵守“一人一票”的规则,如果遵循平等的投票规则,将会限制中国的地位。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在亚投行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是: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国际关系教授、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庞中英认为,这显然是夸大其词。中国没有也不能控制AIIB,尤其是,当欧洲国家以及其他美国的盟国进入AIIB后,中国更不可能控制。中国只是“发起”了AIIB,而发起AIIB,并不等于就想、就能控制AIIB。发起是充当了一次国际领导,是做好事,增加“软实力”。庞中英说,中国在一系列场合,包括“金砖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等文件中一再说明,中国并“不挑战”现存的国际规则、全球机构(尤其是IMF和WB)。最近,包括2015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其实又重申了中国的“不”原则,即不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 欧洲大国加入后会不会影响亚投行的权力格局?一方面是诸如“中国控制亚投行”之类的夸大其词,一方面是中国作用和地位被“稀释”的担忧——如果新成员大量涌入,甚至最后连美国日本也看到正面硬阻无效,改了口风,申请加入了亚投行,他们会不会,或者说能不能联合起来鸠占鹊巢,把亚投行的主导权从中国手中夺走呢?即使不能夺走主导权,又会不会在内部设置各种障碍,挑起各种争论,从而重挫亚投行的实际发展呢?比如现在G7国家中最有可能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的英国,一向以“绊脚石”著称,会不会在亚投行内故态重萌呢?财经观察人士魏峰认为,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不必过虑。虽然亚投行理事会目前设置的表决权门槛外界还不清楚(或者还未最后议定),但根据透露的筹建备忘录,现意向创始国已经在现有章程中约定,区域外国家在亚投行的投票权总额不超过25%。考虑到中国GDP已经约占亚洲区域总量的4成,那么即使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参加了亚投行,中国股份比例也不太可能低于30%,仍然完全足以主导亚投行的方向。至于担心英国等会在亚投行内部把“闹分裂、扯后腿”的本事发挥光大,且不说在股份制银行治理模式下,小股东基本无力与代表大股东立场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对抗。在亚投行内部捣乱,只会影响到英国在亚洲的贸易与投资,带不来半点实际利益,英国有什么理由坚持做这种蠢事?即使区域外西方国家提出一些所谓“高标准运作”的不同意见,有道理的,自然无妨;没多少道理的,反而有利于其它国家经过对比实际,更加深对中国领导亚投行的信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也指出,这种“稀释”并不会对中国利益产生损害,因为这种“稀释”体现了亚投行最核心的理念——开放和包容。这一点正是中国牵头组建亚投行与美国独霸IMF和世界银行的根本区别。在IMF中,仅G7就占据40%的董事会席位,且美国以极少的出资却要霸占85%的否决权。乐见更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说到底,英国、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美国的盟国们,之所以不顾“盟主”美国和“盟友”日本的软求硬磨,一个个陆续准备加入亚投行,自然是为了分享亚洲地区全球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经济增长蛋糕而来。用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的话,就是“选择在亚投行创办阶段申请加入该行,将给英国和亚洲的共同投资和成长创造宝贵的机遇。”魏峰认为,诸多发展中国家顶着美日压力加入亚投行,当然也是因为相信,即使因此受到美日的暗中报复,但只要获得亚投行的支持,仍然可以利大于损。例如印度总是对中国有所心结,不愿意在国际多边机构中明确居于中国的领导之下。因此之前,印度也是美日大力游说“抵制亚投行”的重点,但尽管曾经一度摇摆,可最终印度还是成为了签署备忘录的首批意向创始国之一。至于中国在其中能得到的收益——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缺乏良好基础设施的地区增加投资,从而推动该地区乃至整个亚洲经贸联系,最终实现全社会领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但能够直接增加大量出口,更会因为已经占据的亚洲经济链核心位置而受益无穷。因此魏峰指出,乐见更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庞中英则担心,AIIB尚未正式成立和运行,就被过度地政治化、国际政治化了。这可能会加剧“出师未捷”的风险。庞中英认为中国目前明智做法是“去政治化”,在外交上不得不再次重申“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对外宣布,AIIB不是许多人“想的那么一回事”。目前的欧洲国家进入AIIB,相信会大大地帮助中国政府“去政治化”,即要让欧洲国家亲自告诉世界:不要误解,中国的贡献应该受到表扬。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总结说,中美之间一场新的竞争正在悄然进行,看谁能建设更好的多边机构。这种新型竞争最终将有利于世界。它将是一场在公司治理层面力争上游的竞赛,而不是一场为夺取胜利不惜打破底线的恶斗。无论最终的胜利者是谁,全球治理机构都将得到更高标准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亚洲人民将获得切实利益,亚洲的世纪也将更快来临。